
【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38】
或经年累月在野外奔波,或一身泥土在墓穴挖刨,或拿个刷子清理出土陶片……这是人们对考古工作者的印象。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插上科技翅膀的考古,有多“炫酷”!
(资料图)
半空中,嗡嗡作响的无人机在盘旋拍摄;地面上,3D激光扫描设备的机械臂上下移动;探方外,恒温恒湿的“考古方舱”将外界环境对出土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;实验室里,碳-14测年、DNA分析,让不少谜题迎刃而解……即使身不在探方中,也丝毫不妨碍考古工作者与文物的隔空“对话”。
近日,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,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——长江口二号古船被“装”入智能文物保护舱内,实现水下文物出土状态下最大限度保护。
近距离观察,可以更直观了解这艘清代古船是如何从150多年前“穿越”而来。
地点:长江口横沙水域。时间:2022年11月21日凌晨。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、重约8800吨的沉箱,装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,把它从水下“捞”了上来。
“我们针对长江口水域水流快、水质浑、回淤量大的特点,设计了这种‘怀抱’式打捞方案。”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说,为了能把这个“大家伙”稳稳当当地提升出水,技术团队研制了“膂力惊人”的打捞工程船“奋力轮”,装载着46套液压提升系统。
“我们集成当前最先进的打捞工艺、技术路线、设备制造,形成了‘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’,这是国际上前所未有的!”翟杨激动地说。
而有了智能文物保护舱的加持,古船也进入了保护的新阶段。
远看像个加厚加固的大房子,内里却大有乾坤。翟杨介绍,古船一旦从水下泥沙中取出,原来环境中的微生物平衡就会被破坏,文物极易迅速劣化。“它特别设计了全覆盖全自动喷淋系统,这像给文物敷上‘纯水面膜’,可以有效抑制文物表面微生物的生长。”
从水下到地上,从挖掘到保护,有高科技加持,现代考古可谓如虎添翼。
可360度旋转、23倍变焦的星光级摄像头,考古专家在千里之外通过网络,能远程看见土壤里头发丝般粗细的痕迹;可前后、左右、上下全方位移动的平行桁架,让考古人员在发掘时不必接触坑内地面,能完成观察移动、文物揭取等工作……
“这是‘武装到牙齿’的科技密度啊!”一位到过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现场的专家感叹。
象牙是有机质文物,最怕氧化,对其保护是一项世界难题。而在三星堆遗址,竟成功出土120多枚象牙!
原来,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旁,那其貌不扬的墨绿色箱子起了大作用。“我们为三星堆出土的象牙量身打造了充氮保护箱。”中国电科文保装备专家郭青松告诉记者,刚出土的有机质文物在空气中很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影响。以往用保鲜膜、塑料袋进行简单包裹处理的方式,不仅易对文物造成破坏,还可能人为带入一些现代干扰信息。
“关键在于保湿除氧,充氮保护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。”郭青松介绍,通过特别研制的调控装备,精准调控氮气的温湿度、流量、压力等各项指标,箱体内部的监测传感器还能对箱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控,真正做到无缝“护航”。
箱内材料的选择也处处体现“科技力”——为防止高湿凝露,箱体内附有一层凹凸纹理防凝露保护膜;为避免对文物的污染,箱内填充物均采用无有机挥发污染物的材料……
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现场,还有更多令人惊叹的“新装备”——加速器质谱仪精准测定文物“年龄”;3D打印为青铜器“穿”上贴身“防护服”;集成发掘平台助力“无接触悬空”作业;X射线荧光仪为文物精微“探伤”……经过精细的清理和可逆物理固型,此前三星堆遗址3号至6号祭祀坑出土的大口尊、圆口方尊、顶尊跪坐人像、扭头跪坐人像、黄金面具等一批重量级文物已经实现“站立”。
实现与历史的跨时空对话,也是考古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。在这一方面,科技的“魔力”同样令人惊叹。
“以往出土的珍贵文物,每年展出次数极其有限,像一些书画等有机质文物,经常展出很容易造成损坏。”郭青松曾经对如何平衡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很是纠结。
“这几年可大不一样了!通过数字化手段,我们把整个三峡都‘搬’进了展厅!”
不久前,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“体验三峡”数字展厅对外开放。展厅内,滚滚长江“近在眼前”,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,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,全长193千米的风光尽收眼底……
“不只是壮美的自然风光,我们还深度挖掘并关联,形成了包含三峡军事、诗歌、考古、石刻、书画等历史文化的庞大知识图谱,游客只要动动手指,就能‘穿越’到长江三峡的不同历史时期,沉浸式饱览三峡的‘前世今生’。”
3D扫描和成像技术则成就了数字化文物与游客的“跨时空邂逅”。“我们对大量文物进行了3D扫描和表面的贴图纹理处理,栩栩如生地还原了文物的本来面貌。”郭青松说,“过去趴在展柜玻璃上都不一定看得清的铭文、纹饰、字画细节,现在点点鼠标就能看得一清二楚!”
从“手铲释天书”到“慧眼览古幽”,有了科技的“神功”助力,考古愈现魅力!
(本报记者 崔兴毅)

-
支气管哮喘能锻炼身体吗?支气管哮喘的早期症状是什么?支气管哮喘患者是否可以锻炼身体,需根据病情控制程度进行分析。如果哮喘未得到控制,一般不可以运动,但是哮喘在完全控制的...
-
一直咳嗽不好有鼻涕怎么回事?一直咳嗽是不是肺部感染?一直咳嗽不好有鼻涕的情况,可能由普通感冒、鼻炎等因素引起,患者需要积极治疗。1、普通感冒:多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,由于...
-
肺癌化疗能吃虾吗?肺癌化疗用什么药?肺癌是一种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体的恶性肿瘤,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,如果不对虾过敏,可以适量吃虾。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应...
-
慢阻肺病人还能工作吗?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有哪些?患有慢阻肺的人是否能够上班主要取决于他们疾病的自身情况。如果慢阻肺病情得到较好控制,发作时症状也不是很严重,适当上班...
-
肺的磨玻璃结节可以自行消除吗?肺部磨玻璃结节怎么治疗的?肺的磨玻璃结节是否可以自行消除,取决于其发病原因及严重程度。大部分肺内磨玻璃病变都是良性疾病,可能由炎症或特殊感染等...
-
支气管哮喘能锻炼身体吗?支气管哮喘的早期症状是什么?
2023-07-04 10:39:12
-
一直咳嗽不好有鼻涕怎么回事?一直咳嗽是不是肺部感染?
2023-07-04 10:32:42
-
肺癌化疗能吃虾吗?肺癌化疗用什么药?
2023-07-04 10:31:31
-
慢阻肺病人还能工作吗?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有哪些?
2023-07-04 10:26:37
-
肺的磨玻璃结节可以自行消除吗?肺部磨玻璃结节怎么治疗的?
2023-07-04 10:19:51
-
科技,让考古如此“炫酷”
2023-08-10 11:27:53
-
家门口就业促增收
2023-08-10 11:18:29
-
爱心捐赠情暖学子
2023-08-10 11:30:52
-
深交所:针对性减免京津冀、东北地区上市公司费用
2023-08-10 11:25:16
-
《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(2023年版)》出台
2023-08-10 11:18:06
-
刷新纪录!郑州机场将26米超长单件货物空运巴西
2023-08-10 11:25:06
-
打造“河南一号+”应用模式,河南将建立自然资源卫星应用市级中心、县级节点
2023-08-10 11:17:18
-
飓风袭击夏威夷引发山火,已致6人死亡数千人撤离
2023-08-10 11:22:50
-
公安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十大案件公布
2023-08-10 11:30:20
-
陕西拟严禁医务人员违规接触医药代表
2023-08-10 11:18:34
-
个人信息泄露,公安部抓获行业“内鬼”2300余名
2023-08-10 11:31:00
-
祥符区召开村庄建设边界划定工作推进会
2023-08-10 11:19:44
-
市防办组织人员驰援鹤壁浚县抢险救灾
2023-08-10 11:30:02
-
省公安厅“全警同心·守护同行”心理健康服务上一线工作队走进龙亭分局
2023-08-10 11:18:05
-
西平: 招商引资受表彰 踔厉奋发再启程
2023-08-10 11:24:02
-
正阳县委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、防拐卖及暑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
2023-08-10 11:30:58
-
驻马店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刘阁街道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交流会
2023-08-10 11:20:13
-
驿城区开展辖区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
2023-08-10 11:22:43
-
少林小子闪耀成都大运会
2023-08-10 11:24:35
-
西平县与上海圣嘉文化旅游集团召开文旅项目洽谈会
2023-08-10 11:30:17
-
美国发布对外投资审查行政令,商务部回应
2023-08-10 11:26:47
-
拜登签署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,外交部回应
2023-08-10 11:22:02
-
越来越大!6月份我国电视整机市场平均尺寸突破60英寸
2023-08-10 11:22:48
-
浙江金华: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双职工买首套房可贷100万元
2023-08-10 11:17:12
-
天上看、地上核 “河南一号”卫星影像数据产品有这些智慧应用
2023-08-10 11:25:49
-
经天纬地、保驾护航!这些“河南一号+”应用模式未来可期
2023-08-10 11:25:57
-
“河南星”守护“河南地” “河南一号”卫星高频次、不间断助力耕地保护
2023-08-10 11:19:32
-
“河南一号”闪耀天空的背后,这些“地面”技术保障为信息接收读取保驾护航
2023-08-10 11:16:59
-
“河南一号”卫星应用在哪儿?带你走进生态、农业、应急等应用场景
2023-08-10 11:19:37
-
先睹为快!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新增20余件文物
2023-08-10 11:21:38